鋰電池運輸標準UN38.3
隨著鋰電池的種類愈來愈多,電池在生產后都必須經過運送的過程才能到達賣場或經銷商,在鋰電池仍存在潛在安全疑慮下,運輸安全也應獲得重視,尤其制造商在選擇空運含有鋰電池的產品之前,應檢查產品是否已具有UN38.3檢測合格報告,方能確保產品如期交貨。
各種應用推陳出新,消費者對隨身裝置的使用時間也越來越長,設備的續航力也是消費者衡量產品效能的重要考慮。
然而,在制造絞盡腦汁研發更高儲能的電池時,各種新材料及新技術也紛紛商業化落實在各式各樣創新的電子產品上,制造商為了搶進市場,大規模地利用空運運輸產品,其中若有不當設計或未妥善防護的電池產品就有可能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發生狀況,連帶使得運輸從業人員暴露在潛在的危險下,對安全帶來隱憂。
然而,在制造絞盡腦汁研發更高儲能的電池時,各種新材料及新技術也紛紛商業化落實在各式各樣創新的電子產品上,制造商為了搶進市場,大規模地利用空運運輸產品,其中若有不當設計或未妥善防護的電池產品就有可能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發生狀況,連帶使得運輸從業人員暴露在潛在的危險下,對安全帶來隱憂。
因此,鋰電池的運輸安全備受國際關注,各國也加強對鋰電池運輸的要求并明訂測試方法,其中普遍被采用的就是聯合國所制定的”危險物品運輸建議書 - 試驗和標準手冊”(即是我們常聽到的UN38.3)。
聯合國的建議書將危險物品分為九大類,其中明文將鋰電池定為第九類,并在上述試驗和標準手冊第38.3節訂出針對金屬鋰和鋰離子電池運輸的試驗方法,其內容用于評估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
與UN38.3同等,IEC 62281則是由IECEE(國際電工委員會)所制定,專用于一次與二次的鋰電芯與鋰電池的運輸安全,包含空運、海運和陸運等運輸安全規范。目前UN38.3和IEC 62281是業界最常用于鋰電池運輸時所評估測試的標準。